肛門處的一個破口,竟然會引發一場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令人命懸一線。4月11日,新華醫院肛腸外科急診接診了一位60歲的周女士,從她的腹股溝、大腿根部以及左下腹皮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紅腫,而且患者精神狀態萎靡,已經無法獨立行走了。肛腸外科接診醫生梁中林懷疑周女士罹患的是外科領域的一種危重急癥——壞死性筋膜炎,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病人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廣泛而迅速的皮下組織和筋膜壞死為特征的軟組織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周女士被送到新華醫院的時候,肛門腫痛已經3天,破膿一天。梁中林醫生說:“周女士還是一位疾病管理得不是很好的糖尿病患者,當肛周感染出現的時候,感染迅速擴大。”
進一步影像學和血生化檢查顯示,周女士的血糖超過30mmol/L,白細胞飆升至4萬以上,CT見左側腹壁、會陰部、大腿上段大量積氣伴滲出。相關結果證實了梁醫生的初步診斷:壞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壞死性筋膜炎多見于腹部、會陰、四肢等部位,其中又以肛周壞死性筋膜炎最為多見。但在臨床中,這么嚴重的患者并不多見。如不及時治療,可進展為全身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因此,及時徹底的手術清創,與時間賽跑是救治壞死性筋膜炎的關鍵措施。
梁中林第一時間聯系內科醫生,指導治療酮癥酸中毒的同時,聯系病區安排緩沖病房,通知手術室麻醉科做好急診手術的準備,并把上述情況匯報給肛腸外科主任杜鵬。
由于周女士來自封控小區,杜鵬主任在組織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時,還要求醫護人員做好自我防護。在快速完善的各項術前準備后,梁中林、丁文俊、吳明醫生,在麻醉科翁曉建醫生,急診片區手術室張良、鄧文嘉兩位護士的密切配合下,身著“大白”為患者實施了乙狀結腸造口+壞死組織清創引流術。
術中,醫生們精細操作,在避免股神經、股動靜脈等重要臟器損傷的同時,清除了全部壞死組織,為后期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手術后,肛腸外科又聯合SICU、內分泌科、營養科等科室,建立多學科聯合團隊,治療感染及高血糖引發的全身代謝紊亂、呼吸循環不穩定、營養不良等問題。
梁中林醫生更是堅持每日早晚各1次前往SICU為周女士實施床旁換藥,單次換藥時間往往需要1-2個小時。在諸位醫護人員的速戰速決與精準治療下,周女士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轉入康復期。肛腸外科主任杜鵬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肛門衛生,便后清潔,應盡可能避免肛周感染。飲食上減少辛辣食物、酗酒,避免熬夜、長期勞累,尤其是糖尿病、白血病、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更要疾病管理和規律生活。
據了解,新華醫院肛腸外科自4月6起迄今,陸續完成壞死性筋膜炎、腸梗阻等各類急診手術5臺,腹腔鏡大腸癌根治手術近20例。